危害甜高粱的害虫很多,主要虫害有如下几种:
1.1 地下害虫
1.1.1 蝼蛄 我国发生的主要有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,华北蝼蛄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,非洲蝼蛄则分布全国各地。生活史较长,1年或多年1代。昼伏夜出,趋光性很强,嗜好香甜物质,危害甜高粱的根部,造成幼苗死亡。
防治方法:播种前或播种时在种植沟中条施杀虫剂;药剂拌种;在高粱田中,每隔20m左右挖一个小坑,然后将马粪或带水的鲜草放入坑内,将虫诱入后,白天集中捕杀。或在坑内放毒饵;春季可以挖窝灭虫,夏季挖窝灭卵。
1.1.2 蛴螬(金龟子) 主要有朝鲜金龟子和东方金龟子。其生活史较长,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,成虫日出或昼伏夜出,以后者居多。夜出的种类往往具有趋光性,通常有假死习性。危害幼苗根部,造成缺苗断条。
防治方法:沿种植沟每亩条施适量杀虫剂;人工捕杀或灯光诱杀成虫;施肥时必须用充分腐熟的厩肥,否则易孳生蛴螬;可以间作蓖麻,对多种金龟子有诱食、毒杀作用;羽化期采用人工灯光诱杀;利用细菌杀虫剂防治蛴螬也有一定效果,主要用日本金龟芽孢杆菌。
1.2 苗期害虫 主要有高粱长椿象,集中在幼苗茎部,刺吸幼苗汁液,影响苗期生育,严重发生时造成幼苗死亡。
防治方法:在成虫群集越冬时,掀石块、搜草丛,捕捉越冬幼虫;在湿度较大时可用白僵菌防治。
1.3 食叶害虫
1.3.1 蚜虫 危害甜高粱的蚜虫很多,但以甘蔗蚜危害最为严重。高温、干旱少雨时可大量发生。该虫发生世代短,繁殖快,以卵在草上越冬,春季温度达到10℃后孵化,在草根部取食,后上移至嫩茎取食。第2代以后产生的有翅孤雌蚜及无翅孤雌蚜,当6月高粱出苗后迁至高粱上,寄生在叶背取食营养,初发期多在下部叶片危害,逐渐向植株上部叶片扩散,使叶背布满虫体,并分泌大量蜜露,滴落在下部叶片和茎上,油亮发光,故称为“起油株”,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及正常生长,造成叶片变红、“秃脖”、“瞎尖”、穗小粒少、籽粒单宁含量增加、米质涩,严重影响其产量与品质。
防治方法:在开始发生时,将带有蚜虫的叶片轻轻打下,带出田间深埋,对控制蚜虫的蔓延有一定作用;可以用药剂防治,但需要注意有些品种对有机磷杀虫剂过敏,切忌使用;还可以采用大豆间作的方法,改善田间的小气候;在大发生年,可用杀虫剂低容量喷雾。
1.3.2 舟蛾 在华北1年发生1代,以蛹在土中6~10cm深处越冬,翌年6月下旬羽化,7月中旬成虫盛发,交配后在高粱叶背面产卵,卵单粒散产。幼虫孵化后,取食叶片,危害期1个月左右,以蛹越冬。成虫昼伏夜出,有趋光性,喜潮湿、阴暗,常在叶背面。7月间如果阴雨连绵、气候凉爽,则易大发生。粘性土壤较沙质土壤发生重。
防治方法:人工捕捉幼虫。该蛾幼虫体肥大,不活泼,容易捉拿,可根据被害状捕捉并杀死;越冬期间挖蛹,或在卵期摘除卵块;灯光诱杀。
1.3.3 粘虫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滞育现象,条件适合时终年可以繁殖;因此,在我国各地发生世代因地区纬度而异,纬度越高,发生世代越少。昼伏夜出,对黑光灯有强趋性。是禾本科作物共同的害虫,幼虫啮食叶片,甚至啃咬穗子。
防治方法:自成虫产卵初期开始,麦田每公顷插小谷草把150把诱其产卵,每2天换1次,将谷草把烧毁,也可在产卵时在田间采卵;在成虫发生时,每0.13~0.20公顷设置1个糖醋酒诱杀盆或每公顷设置30~45个杨枝或谷草把,逐日诱杀,可明显降低田间落卵量和幼虫密度;施用灭幼脲等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药剂进行药剂防治。
1.4 蛀茎害虫
1.4.1 玉米螟 玉米螟在我国西北、华北、东北和华东的高粱产区均有危害。玉米螟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,每年可发生1~6代,防治方法:玉米螟危害心叶时,喷施杀虫剂(有机磷过敏品种慎用);卵孵化盛期,用杀虫剂进行心叶防治。
1.4.2 条螟 在华北、河南、江苏等省1年发生2代,低龄幼虫在心叶内蛀食叶肉,只剩表皮,呈窗户纸状,龄期增大则咬成不规则小孔或蛀入茎内取食危害,有的则咬伤生长点,使高粱形成枯心状,茎秆易折。老熟幼虫在高粱茎秆内越冬,主要危害夏播甜高粱或其晚熟品种。
防治方法:与玉米螟相类似,如与玉米螟同时发生,可同时防治,如相差一段时间(10天以上),须多喷1次药;条螟越冬幼虫在秆上部较多,在收割时可采取长掐穗的方法减少越冬幼虫量。
1.5 穗部害虫
1.5.1 桃蛀螟 该虫在青米期危害,幼虫蛀食籽粒,3龄后爬出结网缀合小穗,在内穿行,食害籽粒,严重时可将整穗吃光,幼虫蛀孔处排满粪便,易引起发霉,使高粱品质降低。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2~3代,长江流域4~5代,以末代老熟幼虫在高粱、玉米、蓖麻残株及向日葵花盘和仓贮库缝隙中越冬。成虫趋化性较强,羽化后的成虫必需取食补充营养才能产卵。
防治方法:清除越冬场所内的越冬虫,脱粒时将下米秆、穗子等上面的越冬虫集中消灭。仓库缝隙和果园树皮的越冬幼虫也要杀灭;在高粱抽穗始期要进行卵与幼虫数量调查,当有虫(卵)株率达到20%以上时即需药剂防治。
1.5.2 粟灰螟 1年发生2~3代,以老熟幼虫在谷茬内越冬,东北及西北地区越冬幼虫约在5月下旬化蛹,危害期为6~9月,田间世代重叠,以1~2代幼虫危害幼苗,造成枯心,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。
防治方法:秋季翻耙田地,将根茬暴露在地面,在低温、干燥条件下将越冬幼虫杀死;人工摘除枯心苗,集中烧毁;掌握虫情,必要时进行化学防治;灯光诱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