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菠菜根结线虫】
【发病症状】
发病轻时,地上部无明显症状。发病重时,拔起植株,细观根部,可见肉质根变小、畸形,其上有许多瘤状根结。地上部表现生长不良、矮小,黄化、萎蔫,似缺肥水或枯萎病症状,严重时植株枯死。
【病原与发病规律】
Meloidogyne incognita称南方根结线虫,属动物界线虫门。常以卵囊或2龄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5—30cm土层中越冬,能够存活上3年,翌年条件适宜时,越冬卵孵化为幼虫,继续发育并侵入寄主,刺激根部细胞增生,形成根结。田间发病的初始虫源主要是病土或病苗。南方根结线虫生存最适温度25—30℃,高于40℃,低于5℃都很少活动,55℃经10分钟致死。其为害砂土常较黏土重。连作地块、地势高燥、土壤质地疏松、盐分低的土壤适宜线虫活动,有利于发病。
【防治方法】
1、与葱蒜类蔬菜轮作。根结线虫多分布在3—10cm表土层,深翻可减轻为害。
2、病田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,集中烧毁或深埋。
3、土壤处理。在播种前撒施0.5%阿维菌素颗粒剂3—4kg/亩、5%丁硫克百威颗粒剂5—7kg/亩、10%噻唑膦颗粒剂2—5kg/亩或98%棉隆颗粒剂2—5kg/亩。
4、菠菜生长期间发生线虫,可用48%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、40%灭线磷乳油1000倍液或1.8%阿维菌素乳油1000—2000倍液灌根,并应加强田间管理。合理施肥或灌水以增强寄主抵抗力。
【菠菜潜叶蝇】
属双翅目,花蝇科。主要发生在北方,长江以南发生为害较少。主要以幼虫钻入叶片组织内,取食叶肉,残留上、下表皮,出现半透明的泡状隧道,透过表皮可见里面的幼虫及虫粪。
【形态特征】
成虫为蝇子,头半圆形。雌虫额带宽,黄褐色,腹部较粗,单眼黄色。雄虫额带狭,暗褐色,单眼鲜红色。雌雄虫前翅均黄褐色,其上有各色闪光,翅脉黄色。足的腿节和胫节黄色,附节黑色。卵长椭圆形,白色,表面有不规则纹。幼虫,老熟时全体白色或黄白色,多皱纹,蛹为伪蛹,红褐色或黑褐色。
【发生规律】
在华北地区每年可发生3—4代,主要以蛹在土壤中越冬。翌年5月中、下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,幼虫孵化后很快钻入叶内为害,6月上、中旬是为害盛期。幼虫老熟后脱离叶片入土化蛹,7—9月是第2—3代幼虫期。全年以春季第—代幼虫为害严重。大面积连片种植菠菜,温暖潮湿的年份发生较重。
【防治方法】
1、避免大面积种植菠菜,加强肥水管理,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。
2、收获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带出田外销毁。
3、发现有虫为害,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:50%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000—3000倍液;50%毒·灭蝇可湿性粉剂2000—3000倍液;11%阿维·灭蝇胺悬浮剂3000—4000倍液;15%阿维·毒乳油1500—3000倍液;5%阿维·高氯可湿性粉剂2000—3000倍液;15%高氯·毒死蜱乳油2000—3000倍液;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+0.5%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倍液对水喷雾,视虫情隔7—10天l次。
【菠菜蛴螬】
属鞘翅目,金龟甲总科。分布于全国各地。幼虫主要咬断植株根茎造成植株死亡,常造成田间断垄。
【发生规律】
—般l年发生1—2代,或2—3年发生1代。蛴螬共3龄,1—2龄期较短,3龄期最长。蛴螬终生栖居土中。在—年中活动最适的土温平均为13—18℃,高于23℃,逐渐向深土层转移,至秋季土温下降后再移向土壤上层。因此蛴螬在春秋两季为害最为严重。
【防治方法】
1、土壤处理。用50%辛硫磷乳油200—250g/亩拌成毒土,或用5%二嗪磷颗粒剂2.5—3kg/亩、5%毒死蜱颗粒剂2kg/亩或3%毒·磷颗粒剂3—4kg/亩顺垄条施或混入有机肥结合整地施入。
2、生长期发现为害时,可采用下列杀虫剂进行防治:50%辛硫磷乳油1000—2000倍液;48%毒死蜱乳油1500—2000倍液;50%丙溴磷乳油1000—2000倍液;40%灭线磷乳油1000—1500倍液;对水灌根。
【菠菜蚜虫】
华北地区每年发生10多代,长江流域20—30代。在具备蚜虫繁殖的温度条件下,南方北方均可周年发生。蚜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,对银灰色有忌避习性。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吸食汁液,分泌蜜露。造成叶片卷缩,生长停滞。
【形态特征】
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.6—1.8mm,头部及胸部均黑色,腹部黄绿色至绿色,第1、2节背面及腹管后各有2条淡黑色横带,有时身上覆有稀少白色蜡粉。复眼赤褐色,触角第3—5节均有感觉孔,但不排成一列。额瘤不显著。腹管较短,约与触角第5节等长,中后部稍膨大,末端稍有绕缩;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l.8mm,全身黄绿色,稍覆白色蜡粉。触角无感觉孔,额瘤及腹管似有翅蚜。
【防治方法】
1、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加强栽培管理,培育出“无虫苗”为主要措施,合理使用化学农药,积极开展物理防治。
2、发现蚜虫为害时,可采用下列杀虫剂进行防治:240g/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—5000倍液;10%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—4000倍液;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—2000倍液;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—2000倍液;25%吡虫·仲丁威乳油2000—3000倍液;25%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00—3000倍液;对水喷雾,视虫情隔7—15天1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