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葡萄病毒病】
【病害症状】
春天新梢上的新生叶皱缩畸形,表现深绿缺刻,有时深达主脉。叶脉不对称,叶绿锯齿不规则。叶柄开张角度大,呈扇叶状。有时具浅绿色斑点。叶脉扭曲、明脉。枝条畸形,节间短或长短不一。染病植株落花、落果严重,果穗、果粒变小,降低产量。整株生机衰退,发育不良。
【发病原因】
病原为球状病毒,直径为25-30纳米,其病毒粒体为等轴对称,二十面体。传播媒介是土壤中的剑线虫,嫁接和汁液也能传毒。线虫整个幼虫期都能传毒,成虫传毒可达数月。
【防治措施】
①土壤消毒:用溴甲烷或二硫化碳等消毒剂处理土壤,消灭线虫。
②茎尖培养脱毒。
③热处理脱毒:将准备繁殖的葡萄品种苗木置于35℃条件下,经20天可脱去扇叶病毒。
【葡萄酸腐病】
【病害症状】
一是烂果,即发现有腐烂的果粒,如果是套袋葡萄,在果袋的下方有一片深色的湿润(习惯称为尿袋);
二是有类似于粉红色的小蝇子(醋蝇,长4mm左右)出现在烂果穗周围;
三是有醋酸味;
四是正在腐烂、流汁液的烂果,在果实内可以看到白色的小蛆;
五是果粒腐烂后,腐烂的汁液流出,会造成汁液流过的地方(果实、果梗、穗轴等)腐烂;
六是果粒腐烂后,果粒干枯,干枯的果粒只是果实的果皮和种子。
【发病原因】
通常是由醋酸细菌、酵母菌、多种真菌、果蝇幼虫等多种微生物混合引起的。
品种的混合种植,尤其是不同成熟期的品种混合种植,能增加酸腐病的发生。
机械损伤(如冰雹、风、蜂、鸟等造成的伤口)或病害(如白粉病、裂果等)造成的伤口容易引来病菌和醋蝇,从而造成发病。
雨水、喷灌和浇灌等造成空气湿度过大、叶片过密、果穗周围和果穗内的高湿度会加重酸腐病的发生和危害。
【防治措施】
①发病重的地区选栽抗病品种,尽量避免在同一果园种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种。
②葡萄园要经常检查,发现病粒及时摘除,集中深埋;增加果园的通透性、合理密植;在葡萄成熟期时不能灌溉。
③合理使用或不使用激素类药物,避免果皮伤害和裂果;合理疏粒;避免果穗过紧;合理使用肥料,尤其避免过量使用氮肥等。
④早期防治白粉病等病害,减少病害伤口,幼果期使用安全性好的农药,避免果皮过紧或果皮受伤等。
【葡萄炭疽病】
【病害症状】
在果面产生针头大的褐色圆形小斑点,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凹陷,表面产生许多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。天气潮湿时涌出粉红色胶质的分生孢子团是其最明显的特征,严重时,病斑可以扩展到整个果面。后期感病时果粒软腐脱落,或逐渐失水干缩成僵果。果梗及穗轴发病,产生暗褐色长圆形的凹陷病斑,严重时使全穗果粒干枯或脱落。
【发病原因】
病原菌主要是菌丝体在树体中的一年生枝蔓中越冬。翌年春天随风雨大量传播,潜伏侵染于新梢、幼果中。待温度为20℃-29℃时,可在24小时内出现孢子。夏季葡萄着色成熟时,病害常大流行;降雨后数天易发病,天旱时病情扩展不明显,日灼的果粒容易感染炭疽病;栽培环境对炭疽病发生有明显影响,株行过密,双立架葡萄园发病重,宽行稀植园发病轻;施氮过多发病重,配合施用钾肥可减轻发病;该病先从植株下层发生,特别是靠近地面果穗先发病,后向上蔓延,沙土发病轻,黏土发病重;地势低洼、积水或空气不流通发病重。
【防治措施】
(1)铲除越冬菌源。结合修剪清除病枝梢、病穗梗、僵果、卷须,扫清落地的病残体及落叶,集中烧毁。春季葡萄发芽前喷1次5%菌毒清水剂200-300倍液,铲除枝条上越冬的病菌。
(2)药剂防治,可使用保护类杀菌剂如福美双、代森锰锌、炭疽福美等;内吸类药剂如咪鲜胺、多菌灵、溴菌清、嘧菌酯、吡唑醚菌酯等。
【葡萄霜霉病】
【病害症状】
主要危害叶片,也能侵染新梢幼果等幼嫩组织。叶片被害,初生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,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,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。天气潮湿时,于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,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。发病严重时病叶早枯早落。
【发病原因】
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,可存活l-2年。该病多在秋季发生,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,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发病。
【防治措施】
(1)加强果园管理。晚秋清除病叶、病果,剪除病梢,烧毁或深埋,以减少菌源。生长期要及时排灌,合理修剪,增施磷、钾肥料,提高植株抗菌素病能力,减少病菌侵染机会。
(2)72%甲霜灵锰锌600倍液,72.2%宝力克(72.2%霜霉威盐酸盐)800倍液,18%安克锰锌1000倍液,72%杜邦克露6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良好。
【葡萄褐斑病】
【病害症状】
主要为害叶片,侵染点发病初期呈淡褐色、不规则的角状斑点,病斑逐渐扩展,直径可达1厘 米,病斑由淡褐变褐,进而变赤褐色,周缘黄绿色,严重时数斑连结成大斑,边缘清晰,叶背面周边模糊,后期病部枯死,多雨或湿度大时发生灰褐色霉状物。
【发病原因】
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体在寄主体内发展需要高湿和高温,故在高湿和高温条件下,病害发生严重。褐斑病一般在5、6月初发,7-9月为发病盛期。多雨年份发病较重。发病严重时可使叶片提早1-2个月脱落,严重影响树势和第二年的结果。
【防治措施】
(1)在发病初期,结合防治黑痘病和炭疽病,喷1:0.7:200倍波尔多液,80%喷克或大生M-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5%菌毒清水剂1000倍液。每隔10-15天喷1次,连喷2-3次,有较好的防效。由于病害由下向上蔓延,所以第一、二次喷药要重点保护下部叶片。
(2)加强栽培管理。秋后彻底清扫落叶,以减少越冬菌源。葡萄生长期要增施有机肥料,促进树势生长健壮。及时排水,降低湿度。
【葡萄白腐病】
【病害症状】
果梗和穗轴上发病处先产生淡褐色水浸状近圆形病斑,病部腐烂变褐色,很快蔓延至果粒,果粒变褐软烂,后期病粒及穗轴病部表面产生灰白色小颗粒状分生孢子器,湿度大时由分生孢子器内溢出灰白色分生孢子团,病果易脱落,病果干缩时呈褐色或灰白色僵果。枝蔓上发病,初期显水浸状淡褐色病斑,形状不定,病斑多纵向扩展成褐色凹陷的大斑,表皮生灰白色分生孢子器,呈颗粒状,后期病部表皮纵裂与木质部分离,表皮脱落,维管束呈褐色乱麻状,当病斑扩及枝蔓表皮一圈时,其上部枝蔓枯死。叶片发病多发生在叶缘部,初生褐色水浸状不规则病斑,逐渐扩大略成圆形,有褐色轮纹。
【发病原因】
果园白腐病发生与雨水有密切的关系。雨季来得早,病害发生也早,雨季来得迟,病害发生也迟。由于白腐病菌是从伤口侵入的,所以一切造成伤口的条件都有利于发病。如风害、虫害及摘心、疏果等农事操作,均可造成伤口。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,其感病程度亦随之增加。果穗的部位与发病也有很大的关系。
【防治措施】
(1)清除病源。生长季节及时摘心,修剪副梢使其通风透光,搞好果园排水,降低湿度。适当提高果穗与地面的距离。
(2)药剂防治。病害始发期开始喷药,每隔10-15天喷1次,连喷3-5次。药剂选用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-1500倍液;10%施宝灵(丙硫多菌灵)1500-2000倍液;50%退菌特500-800倍液;50%福美双500-600倍液;75%百菌清500-600倍液;70%代森锰锌和64%杀毒矾700倍。
【葡萄锈病】
【病害症状】
主要存在于植株中下部叶片。该病症初期会使叶面出现零星单个小黄点,周围水浸状,之后病变叶片的背面形成桔黄色夏孢子堆,逐渐扩大,沿叶脉处较多。夏孢子堆成熟后破裂,散出大量橙黄色粉末状夏孢子,布满整个叶片,致叶片干枯或早落。
【发病原因】
葡萄锈病菌在寒冷地区以冬孢子越冬,初侵染后产生夏孢子,夏孢子堆裂开散出大量夏孢子,通过气流传播,叶片上有水滴及适宜温度,夏孢子长出芽孢,通过气孔侵入叶片。菌丝在细胞间蔓延,以吸器刺入细胞吸取营养,后形成夏孢子堆。潜育期约一周,再侵染在生长季适宜条件下多次进行,至秋末又形成冬孢子堆。
【防治措施】
①清洁葡萄园,加强越冬期防治。秋末冬初结合修剪,彻底清除病叶,集中烧毁。
②结合园艺性状选用抗病品种。一般欧洲种抗病性较强,欧美杂交种抗性较差。抗性强的品种有玫瑰香、红富士、黑潮等。
③加强葡萄园管理。每年入冬前都要认真施足优质有机肥,果实采收后仍要加强肥水管理,保持植株长势,增强抵抗力,山地果园保证灌溉,防止缺水缺肥。
【葡萄黑痘病】(疮痂病)
【病原及危害症状】
病原:葡萄痂圆孢菌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
侵染部位: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,如果实、果梗、叶片、叶柄、新梢和卷须等。
发病症状:幼果染病果面发生淡紫色小斑,近圆,渐扩大,直径3-7毫米。病斑边缘紫褐色,中央渐变灰白色,稍凹陷,上有黑点。幼叶染病,开始呈现疏密不等的褐色圆形小斑,直径1-4毫米,病斑边缘暗褐色,中央浅褐色,以后病斑干枯穿孔。叶片染病,出现褐色圆斑,初病斑中央灰白色,后穿孔呈星状开裂,外围具紫褐色晕圈。葡萄嫩梢感病后,发生长椭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条纹,以后灰褐色,边缘深褐色或紫色病斑凹陷,严重时新梢扭曲至干枯。
【发生规律】
病菌在病蔓、病梢、病果、病叶等部位越冬。病菌生活力强,在病组织内可存活3-5年。翌年4-5月间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、雨传播,侵入寄主,引起初次侵染。后产生分生孢子,进行重复侵染,潜育期一般6-12天。多雨、高湿月份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、传播和侵入,干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。凡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、管理粗放、树势衰弱的果园有利于病害的发生。
【防治技术】
(1)铲除越冬菌源。结合秋季清园及冬季修剪,彻底清除病梢、病穗、僵果,刮除主蔓上的枯皮,扫清落叶并集中烧毁,以减少越冬病菌。于葡萄发芽前喷1次10%-15%硫酸铵溶液,以铲除枝蔓上的越冬菌源。
(2)药剂保护。葡萄展叶开始直到果粒着色前,每隔10-15天喷1次药;开花前及70%-80%谢花时,连喷2次药,这是全年防治的关键期,以后则可结合防治白腐病、炭疽病等进行。常用药剂有1.5%多抗霉素800倍液,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5%菌毒清水剂1000倍液,12.5%氟环唑叶面喷施稀释2000-2500倍液,也可用800倍的代森锰锌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。喷施农药的同时要注意控制氮素营养,多施磷钾肥,以调节树势,保持好的通风透光条件。
【葡萄白粉病】
【病原及危害症状】
病原:葡萄钩丝壳菌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
侵染部位:葡萄的叶、果、蔓等。
发病症状:葡萄展叶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或褪绿小斑,病斑渐扩大,表面长出粉白色霉斑,严重的遍及全叶,至叶片卷缩或干枯。果实染病出现黑色芒状花纹,上覆一层白粉,病部表皮变为紫褐色至灰黑色,造成果实变硬、开裂、脱落。
【发生规律】
第二年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传播。高温干旱的夏季和闷热、多云的天气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。一般6月上旬开始进入发病盛期。凡栽培过密,氮肥过多、蔓叶徒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。
【防治技术】
(1)加强栽培管理。冬季剪除病梢,清扫病叶、病果,集中烧毁。生长期及时摘心、绑蔓、剪副梢,保持架面通风透光,可减少病害的发生。
(2)药剂防治。葡萄发芽前喷1次石硫合剂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。开花前至幼果期再喷2-3次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或20%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。也可选用醚菌酯、乙嘧酚、氟硅唑、咪鲜胺等药剂进行合理喷施
【葡萄黑腐病】
【病原及危害症状】
病原:有性世代为Guignadiabidwellii,称葡萄球座菌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无性世代为Phomauvicola,称葡萄黑腐茎点霉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
侵染部位:主要为害果实、叶片、叶柄和新梢等部位。
发病症状:叶片染病叶脉间出现红褐色近圆形小斑,病斑扩大后中央灰白色,外部褐色,边缘黑色。近成熟果实染病,初呈紫褐色小斑点,逐渐扩大,边缘褐色,中央灰白色略凹陷;病部继续扩大,导致果实软腐,果实染病呈褐色小圆点,病斑发展很快,病部呈红褐色,数天内整个果实就会全部发病,表皮皱缩并逐渐干缩成黑色僵果,挂在枝条上不易脱落。干缩的僵果表皮不布满黑色小点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。叶片上的病斑呈近圆形,边缘黑褐色,后期在病斑上也出现黑色小点。
【发生规律】
主要以分生孢子器、子囊壳或菌丝体在病果、病蔓、病叶等病残体上越冬,翌年春末气温升高,释放出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,靠雨水溅散或昆虫及气流传播。高温、高湿利于该病发生。8-9月高温多雨适其流行。一般6月下旬至采收期都能发病,果实着色后,近成熟期更易发病。管理粗放、肥水不足、虫害发生多的葡萄园易发病。
【防治技术】
(1)消灭越冬菌源。剪除病穗、病梢、清扫落果、病果、病叶,集中烧毁,以减少病菌来源。
(2)药剂防治。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;70%甲基硫菌灵可湿胜粉剂800-1000倍液;7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-600倍液;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-800倍液;10%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-3000倍液;20%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剂1000-2000倍液等。
【葡萄房枯病】(粒枯病)
【病原及危害症状】
病原:葡萄囊孢壳菌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
侵染部位:主要危害葡萄的果粒和穗轴,严重发生时也可危害叶片
发病症状:叶片染病,病斑边缘褐色,中间灰白色,后期长出小黑点。果实染病,造成果实腐烂、干枯,长出一层黑色小点,但干粒不易脱落。
【发生规律】
该病系真菌病害。病菌在病果和病叶上越冬。翌年5-7月份借风、雨传播,进行初次侵染。管理粗放,树势衰弱发病重。
【防治技术】
(1)清除菌源。彻底清除植株病残体,以减少越冬菌源。增施套餐肥嘉美赢利来,提高葡萄抗病能力。
(2)春葡萄上架后,全树喷施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-1000倍1-2次。展叶后,从果穗形成期开始,全树喷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,或50%福美双1500-2000倍液。
【葡萄灰霉病】
【病原及危害症状】
病原:灰葡萄孢霉,半知菌亚门真菌。
侵染部位:主要危害葡萄花穗、幼小及近成熟果穗或果梗、新梢及叶片。
发病症状:果穗染病初期呈淡褐色水浸状,很快变为暗褐色,整个果穗软腐。潮湿时,果穗上长出一层淡灰色霉层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。葡萄春季萌芽后,幼芽与嫩枝感病后变为褐色,叶片受感染时出现红褐色坏死病斑,花穗受感染发病时病部呈暗褐色软腐、干死,花穗易脱落,果实受浸染发病时易裂果,并引起整个果穗腐烂或干死。
【发生规律】
葡萄花期如逢阴雨天,葡萄果实着色期间雨水较多时都易感染灰霉病。葡萄贮藏期也易发生此病。灰霉病对葡萄某些品种的生产会造成较大的损失,尤其设施栽培中常因封闭设施中湿度较大花果发病较重。
【防治方法】
(1)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,春季萌芽期喷一次3-5石硫合剂。
(2)病害严重的葡萄园,应调整品种结构,减少一些高度感病的品种如巨峰,增加一些抗病品种。
(3)对于易徒长的品种,应抑制营养生长、早期控制氮肥施用量,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。雨季搞好葡萄园排水工作,及时进行生长期修剪、控制枝蔓与副梢旺长,改善葡萄园通风透光条件,降低葡萄园内的湿度,减轻灰霉病危害。
(4)及时防治害虫,减少果粒伤口,使灰霉病不易感染果粒。
(5)花期初发病时,及时剪除发病的花穗,减少再侵染。
(6)花期及果实着色期阴雨天气较多时,结合防治黑痘病可以喷1:0.5:200倍波尔多液或25%多菌灵3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。
(7)果实采收应在晴天进行,贮藏过程中注意降温与通气,减轻葡萄贮藏期的病害。
【葡萄蔓枯病】(蔓割病)
【病原及危害症状】
病原:病原为葡萄生小陷孢壳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无性世代为葡萄生壳梭孢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
发生部位:主要发生在2年生以上枝蔓的茎基部,也可侵害新梢及果实。
发生症状:蔓基部近地表处易染病,初病斑红褐色,略凹陷,后扩大成黑褐色大斑。秋天病蔓表皮纵裂为丝状,易折断,病部表面产生很多黑色小粒点,即病菌的子实体。主蔓染病,病部以上枝蔓生长衰弱或枯死。新梢染病,叶色变黄,叶缘卷曲,新梢枯萎,叶脉、叶柄及卷须常生黑色条斑。
【发生规律】
蔓枯病菌主要在枝蔓病部越冬。翌年5-6月间,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,经伤口、皮孔或气孔侵入,潜育期1个月左右。病菌侵入后在韧皮部及木质部蔓延,扩展较缓慢,发病2-3年后病蔓枯病。凡多雨潮湿、枝蔓受伤受冻,肥力不足和遭受其他病危害的葡萄晚发病。
【防治技术】
(1)加强栽培管理。及时剪除病蔓并烧毁,以减少越冬菌源;增施有机肥料,促进葡萄生长健壮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;保护蔓干免受各种损伤。
(2)刮除病斑。老蔓上的病斑,用刀刮除后涂5%菌毒清30-50倍液或腐必清10倍液。
(3)葡萄发芽前喷1次石硫合剂,铲除越冬菌源;5-6月间喷1-3次1:0.5:200倍波尔多液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重点保护2年以上的枝蔓。
【葡萄穗轴褐枯病】
【病原及危害症状】
病原:葡萄生链格孢霉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
发病部位:主要危害葡萄果穗。
发病症状:初期在幼穗分枝穗轴上产生褐色水浸状斑点,迅速扩展后致穗轴变褐坏死,果粒失水萎蔫脱落,有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。幼小果粒染病产生圆形深褐色小斑,随果粒不断膨大,病斑表面呈疮痂状。果粒长到中等大笑时,病痂脱落,果穗萎缩干枯。
【发生规律】
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枝蔓表皮或幼芽鳞片内越冬,第二年春幼芽萌动至开花期分生孢子侵入。形成病斑后,病部又产出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,进行再侵染。若花期低温多雨,穗轴木质化缓慢,植株瘦弱,病菌扩展蔓延快。
【防治方法】
(1)结合修剪,搞好清园工作,清除越冬菌源。修剪后及时在伤口处涂擦愈伤防腐膜,保护伤口愈合组织生长,防腐烂病菌侵染,防土、雨水污染,防冻、防伤口干裂。葡萄幼芽萌动前护树将军+喷波美3-5度石硫合剂保护幼芽。
(2)加强栽培管理。控制氮肥用量,用嘉美红利灌根,增施高钾高钙套餐肥嘉美赢利来,同时搞好果园通风透光、排涝降湿,也有降低发病的作用。
(3)药剂防治。50%农利灵(乙烯菌核利)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;40%百可得(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)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;50%扑海因(异菌脲)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;65%克得灵(甲硫•乙霉威)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。50%乙霉威+多菌灵WP600-800倍;80%戊唑醇6000倍液;20%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等。
【葡萄扇叶病】(葡萄退化病)
【病原及危害症状】
病原:葡萄扇叶病毒。属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(Nepoviruses)、南芥菜花叶病毒(ArMV)亚组。
侵染部位:可使植株叶片、果、穗等感病。病毒易进行汁液传播,可侵染胚乳,但不能侵染胚。
发生症状:病毒的不同株系引起寄主产生不同的反应,有3种症候群。
(1)传染性变形,或称扇叶:由变形病毒株系引起。植株矮化或生长衰弱,叶片变形,严重扭曲,叶形不对,呈杯状,皱缩,叶缘锯齿尖锐。叶片变形,有时伴随着斑驳。新梢也变形,表现为不正常分枝、双芽、节间长短不等或极短、带化或弯曲等。果秘少,穗型小,成熟期不整齐,果粒小,座果不良。叶片在早春即表现症状,并持续到生长季节结束。夏天症状稍退。
(2)黄化:由产生色素的病毒株系引起。病株在早春呈现铬黄色褪色,病毒侵染植株全部生长部分,包括叶片、新梢、卷须、花序等。叶片色泽改变,出现一些散生的斑点、环斑、条斑到各种斑驳。斑驳跨过叶脉或限于叶脉,严重时全叶黄化。初夏远看葡萄园,可见到点点黄化的病株。叶片和枝梢变形不明显,果穗和果粒多较正常小。
(3)镶脉:或称脉带,传统说法认为是产生色素的病毒株系引起。
【发生规律】
在同一葡萄园内或邻近葡萄园之间的病毒传播,主要以线虫为媒介。有两种剑线虫可传毒,即标准剑线虫和意大利剑线虫,尤以标准剑线虫为主,这种线虫的自然寄主较少,只有无花果、桑树和月季花,而这些寄主对扇叶病毒都是免疫的,不表现症状,扇叶端正毒存留于自生自长的植物体和活的残根上,这些病毒,构成重要的侵染源。长距离的传播,主要是通过感染插条、砧木的转运所造成的。
【防治方法】
(1)农业防治:建立无病母园,繁殖无病母本树,生产无病无性繁殖材料。
(2)脱毒处理:葡萄病毒病的药物防治较困难,其防治措施主要是葡萄脱毒与培育无病毒苗木。①热处理脱毒法是根据病毒和寄主细胞对高温的忍耐程度的差异,采用适当的温度和处理时间,使寄主体内的病毒浓度降低或失活,而寄主细胞则快速生长,最终导致寄主生长点附近的细胞不含有病毒,从而达到脱毒的自的。②茎尖培养脱毒的依据是病毒在感染植株上的分布是不一样的,幼嫩组织含量较低,生长点含病毒很少或无病毒侵染,因此,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,切取微茎尖进行培养,即可达到脱除病毒的目的。茎尖越小,去除病毒的机会越多,但外植体成活率越低。③单纯的热处理与单纯的茎尖培养均不能完全脱除病毒,且条件要求高,操作困难。④茎尖微芽嫁接技术,葡萄先在温室内培养以促其生长,然后取其茎尖消毒,在灭菌的超净台显微镜切取茎尖,嫁接在预先消毒后培养在暗室内的试管中的砧木上。⑤病毒抑制剂能抑制病毒的发生,与茎尖培养结合能脱除植株体内的病毒。
【葡萄根癌病】
【病原及危害症状】
病原:癌肿野杆菌,属细菌。
侵染部位:多发生在表土以下。主要危害根茎处、主根、侧根及二年生以上近地部主蔓
发病症状:发病部分形成愈伤组织状的癌瘤,初发时稍带绿色和乳白色,质地柔软。随着瘤体的长大,逐渐变为深褐色,质地变硬,表面粗糙。瘤的大小不一,有的数十个瘤簇生成大瘤。老熟病瘤表面龟裂,在阴雨潮湿天气易腐烂脱落,并有腥臭味。受害植株由于皮层及输导组织被破坏,树势衰弱、植株生长不良,叶片小而黄,果穗小而散,果粒不整齐,成熟也不一致。病株抽枝少,长势弱,严重时植株干枯死亡。
【发生规律】
根癌病由土壤杆菌属细菌所引起。该种细菌可以浸染苹果、桃、樱桃等多种果树,病菌随植株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,条件适宜时,通过剪口、机械伤口、虫伤、雹伤以及冻伤等各种伤口侵入植株,雨水和灌溉水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,苗木带菌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。细菌侵入后,刺激周围细胞加速分裂,形成肿瘤。病菌的潜育期从几周至一年以上,一般5月下旬开始发病,6月下旬至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,9月以后很少形成新瘤,温度适宜,降雨多,湿度大,癌瘤的发生量也大;土质粘重,地下水位高,排水不良及碱性土壤,发病重。起苗定植时伤根、田间作业伤根以及冻害等都能助长病菌侵入,尤其冻害往往是葡萄感染根癌病的重要诱因。
【防治方法】
(1)严格检疫和苗木消毒。建园时禁止从病区引进苗木和插穗,若苗木中发现病株应彻底剔除烧毁。
(2)在田间发现病株时,可先将根周围的土扒开,切除癌瘤,然后涂高浓度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,保护伤口,并用1%硫酸铜液消毒土壤。对重病株要及时挖除,彻底消毒周围土壤。
(3)加强栽培管理。多施有机肥,适当施用酸性肥料,使其不利于病菌生长。农事操作时防止伤根,并合理安排病区与无病区的排灌水流向,以减少人为传播。